Howard:可複製的AI賦能方法論
本週,Howard 帶來了一場極具實用價值的分享,旨在將 AI 從一個個孤立的工具,整合成一套系統化、可複製的「AI 賦能工作流」。其核心理念是:將團隊從重複性的「低級苦勞」中解放出來,專注於更高價值的創造性工作。
他將一套複雜的內容創作任務——例如,為一個新技術撰寫一篇深度分析報告並製作成簡報——拆解為四個由 AI 深度參與的關鍵階段:
第一階段,**深度調研**:利用 AI 的強大資訊整合能力,在數分鐘內生成一份結構化的「元文本」,為後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。
第二階段,**文本到簡報骨架**:AI 在此階段扮演「內容策展人」,自動將長文本提煉為邏輯清晰的簡報大綱,為創作者提供強大的「鷹架」。
第三階段,**多軌道資料源**:根據任務需求,靈活地讓 AI 從書籍、學術文獻、甚至手寫筆記等多種來源學習,確保產出內容的專業性與獨特性。
第四階段,**通用代理模式**:透過 AI 代理執行跨應用的複雜任務,例如「將這份報告發佈到公司知識庫,並通知相關團隊成員」,實現真正的一站式協作。
我們追求的不是用 AI 取代人類,而是創造一種『人機共舞』的新模式。AI 負責擴大廣度與加快速度,人類則專注於定義深度與拔高高度。
這套方法論,是新逸科技對「效率」二字的重新定義。我們追求的,不是單純的加速,而是智慧的倍增與聚焦。